回到目录

新学期开始。我的课业负担缩减至每学期一门课,有更多的时间放到做项目上。W教授每周给我指明新的努力方向,很多时候不知所措。让我很不解的是,W教授从来不让我们写论文,只是不停的做项目。系里大多数教授都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准备论文,每年要投稿三四次。按照W教授的说法我才第二年,没必要着急发论文。而且我还算喜欢自己的项目,就一直做着,并且大量阅读相关领域的科研论文。后来证明,这些项目经历以及大量阅读,对于写论文用处有限,然而对于推销自己却有奇效。

由于上次找实习失利的事情,这一年我一早就开始准备。J教授明确表实只有科研类实习才支持去,于是我的选择范围也比较有限了。在我的研究领域,工业界顶尖的实验室屈指可数,全美国只有那么几家。首先是英特尔实验室,进行并行计算以及编译器后端的开发,与我背景极为相似。然而迫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,英特尔实验室倾向于招收美国公民学生。联系几次之后,我就放弃了。第二家是IBM研究院,位于纽约的老牌实验室有研究组从事编译器以及编程语言的研究。第三家是位于华盛顿州雷德蒙的微软研究院。

计算机专业博士生最理想的工作单位应该就是微软研究院,而我也把首要目标定位在了这里。在顶级会议论文发表以及微软研究院官方主页上,我做了大量的研究,圈定了几个申请的对象。发出了两封自我介绍邮件后,竟然都得到回复。我意识到,某个专业领域的圈子是很小的,因而每一次通信都很容易得到重视。其中一位回复很诚实,说他的研究兴趣跟我不太匹配,建议我联系另一个研究组。另一位回复者则是来自他建议的研究组,说现在实习生的名额还没有下来,明年1月份联系他。了解了顶尖研究院实习岗位的稀缺,我又申请了谷歌,希望可以增加一份可能性。当我年底再次联系微软研究院时,那位研究员S博士立即安排我一月面试。

来年2月,W教授作为某领域顶级会议的主席,带领我们作为会议志愿者前往旧金山参加会议。此时我又进了谷歌实习生的名单里,等待被挑选。之前在翻阅会议名册时,发现S博士也出现在该会议审阅委员会里,便在面试时约定见面。一到会议酒店,迎面撞见了J教授。一段简单的寒暄,紧紧接着瞬间尴尬的沉默,J教授借故去接咖啡,我也与同行前往会场。

参加会议的人们,比平常都更加健谈。大家谈论着自己的科研,交换着对某些科研的看法。希望可以获得对方科研的进展细节的同时,又谨慎以防过度透露自己科研而处于不利形势。大教授们高谈阔论,谈笑间或达成合作协议。作为志愿者的我,坐在前台,为前来开会的人们登记并发放胸牌。偶尔会有只在经典论文或教科书中出现的传奇人物匆匆出现,不等我攀谈几句而又匆匆离去。开会间隙,我终于遇到了S博士。当时他在与当时英特尔实验室并行计算的负责人相谈甚欢,我慢慢凑近进行了自我介绍。

开会回来不几天,W教授告知我S博士向他询问了我的情况,并称实习职位很有把握。几天后,微软的人力部门就发来了录取信。这个暑假实习算是有了着落。